发布时间:2025-10-13 14:01来源:新华网 阅读量:19551
广西恐龙展用3D打印、AI等技术揭开古生物进化史
“数字魔法”让史前巨兽“穿越”到眼前
消失的史前巨兽如何被“唤醒”?3D打印的恐龙究竟能有多逼真?数字技术又藏着多少“黑科技”?10月12日,广西自然博物馆新展“恐龙:从神话到科学”热闹启幕,大批小恐龙迷兴致勃勃赶来,一同探寻恐龙的“前世今生”,近距离感受科技为古生物复原带来的震撼力量。
在“恐龙”这一名称诞生前,埋藏于地下的巨大骨骼常被古人想象为神话中的“龙”或“巨人”,而科学的进步,则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但恐龙曾一度被复原为笨拙的“冷血蜥蜴”,随着全球古生物化石的不断发现,鸟类被证实为恐龙的直系后裔,恐龙也彻底告别了电影《侏罗纪公园》中那个经典却已过时的形象。
从神话传说到“冷血蜥蜴”,再到“毛茸茸的祖先”,展览通过丰富的实物与图文,清晰展现了这一科学认知的演进历程,尤其是通过沉浸式数字展箱、多媒体放映与技术展区,生动呈现恐龙复原的科学过程。现场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利用3D打印技术精准复原的恐龙模型,孩子们凑近展柜,不时发出“哇”的惊叹,仿佛步入了一条连接史前与现实的时空隧道。
那么,数字化复原究竟有多酷?答案藏在一整套“硬核装备”里:高精度3D扫描仪以0.025毫米的惊人精度,为化石拍摄“高清写真”,连最细微的纹理都清晰可见;专业CT设备对化石进行“全身扫描”,让内部骨骼结构一览无余;科研人员化身“数字雕塑家”,在虚拟空间中精准地拼装骨骼、模拟肌肉附着、校准身体姿态,甚至利用AI修复缺失的部分;最终,3D打印机以不到0.1毫米的误差,将栩栩如生的立体模型完美“打印”成形。
正是这一系列“硬核”科技的协同,共同构成了复活古生物的“数字魔法”。据悉,本次展览由广西自然博物馆和恐龙奥秘科学馆联合举办,它不仅是一次与巨兽的跨时空邂逅,更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堂,展期将持续至11月30日。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0月10日,2025中国国际五金展览会(CIHS)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启幕。萤石以“AI智能锁...
1980年 深圳、珠海、汕头—— 三颗种子 被同时播撒在南海之滨 45年后的今天 它们已经...
10月11日下午,678名旅客在广西玉林、贵港、柳州、金城江等车站陆续上车,乘坐首趟“桂行天下号”普...
硅光技术,作为现代光通信与半导体领域的关键交叉技术,正逐步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应用的前沿。其核心逻辑在于...
由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与朝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20...
今年以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页岩油日产和第二采油厂原油日产双双突破万吨大关,陇东千万吨油气生产基地持续...
金秋十月,棒球飞舞。10月11日上午,第十四届“昆山妈祖杯”慢速垒球赛在昆山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21...
每年十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世界安宁缓和医疗日”。近年来,一种名为“安宁疗护”的服务——旨在为临终者控...
这个夏天,奉贤博物馆成为许多市民和游客心仪的文化目的地。正在这里举行的“露华浓深——大唐生活美学展”...
近日,殷行街道第五网格“丹青颂党恩,翰墨庆华诞”——“侨之家”艺术展开幕。展出的艺术作品类型丰富,既...